正儀
基本解釋
(1).準則,典范。《荀子·修身》:“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2).端莊的儀態。 漢 劉向 《說苑·修文》:“使耳聽雅音,目視正儀,足行正容,心諭正道。”
成語(Idiom):正儀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度莊重、舉止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儀是由“正”和“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表示莊重、端正,而“儀”表示禮儀、規矩。正儀形容一個人的態度莊重、舉止端正,符合禮儀規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儀常用于形容人的儀態端莊、舉止得體的場合,尤其是在正式的場合中,如會議、拜訪、接待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曲禮上》中有這樣一段話:“正法以齊正之,正儀以齊正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按照禮法來規范行為,使儀態莊重、舉止得體。后來,人們將“正法以齊正之,正儀以齊正之”中的“正儀”作為一個詞語,用來形容人的儀態莊重、舉止得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儀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重要場合上,我們應該保持正儀,舉止得體。
2. 這位領導在公眾場合總是保持著正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正儀想象成一個人站得很正,舉止得很儀式化的形象,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禮貌”、“正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升旗儀式上都要保持正儀。
2. 初中生:參加學校的開學典禮,大家都要注意保持正儀。
3. 高中生:在面試時,我們要注意儀態端正,保持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