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對
成語(Idiom):獨對
發音(Pronunciation):dú d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單獨面對,沒有幫助或支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獨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獨”表示單獨、孤立,第二個字“對”表示面對、對抗。獨對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單獨面對某種困難、挑戰或問題,沒有任何幫助或支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獨對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獨自承擔責任或面對壓力。它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生活中的困難,也可以用于形容工作環境中的挑戰。例如,一個人獨自經營一家公司,他需要獨對所有的決策和責任;一個學生獨自準備考試,他要獨對所有的學習和復習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獨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哀公想要攻打齊國,但齊國的君主齊桓公派使者前來勸阻。哀公不聽勸告,堅持要發動戰爭。使者告訴哀公:“國家之事,不可獨對。”意思是說一個國家的決策不能由一個人獨自做出,需要有智者的建議和支持。這個故事中的“獨對”一詞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決策或面對困難時沒有幫助或支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獨對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獨”和動詞“對”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他獨對所有的決策和管理工作。
2. 她獨對困難,沒有向任何人尋求幫助。
3. 面對考試的壓力,他只能獨對所有的學習和復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獨對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孤獨地站在一座大山前面,他沒有任何幫助或支持,必須獨自面對這座高山。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獨對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獨對相關的成語,例如“獨善其身”、“獨樹一幟”等。這些成語都與個人獨立、自立有關,可以加深對獨對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獨對我的作業,沒有媽媽幫我。
2. 初中生:他獨對困難,沒有向老師求助。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她只能獨對所有的學習和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