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
基本解釋
語本《后漢書·梁節王暢傳》:“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聽有司,橫貸赦臣。” 李賢 注:“曲法申恩,平處其罪。”后因以“平曲”謂不依法律而予寬大處理。 唐 駱賓王 《疇昔篇》:“適離京兆謗,還從御府彈。炎威資夏景,平曲況秋翰。”
成語(Idiom):平曲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曲指音樂節奏平穩流暢,曲調和諧美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曲源自音樂領域,用來形容音樂的節奏和曲調的優美和協調。它強調音樂的平穩、流暢和和諧的特點,表示音樂演奏或歌唱技藝的高超和優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曲常用于形容音樂、歌唱、舞蹈等藝術表演中的優美和諧。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領域中平穩流暢的事物或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曲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音樂典籍《樂府詩集》中,是用來形容古代音樂的優美和協調。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形容其他領域的優雅和和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平”表示平穩、平靜,而“曲”表示曲調、音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琴藝高超,演奏的曲子簡直是一首平曲。
2. 這個舞蹈團的表演非常出色,舞姿優美,舞蹈動作就像一支平曲。
3. 這首歌的曲調平曲流暢,非常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平曲”。可以想象一個音樂家在演奏一首優美的曲子,曲調平穩流暢,讓人陶醉其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音樂和舞蹈的發展歷史,了解更多與平曲相關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喜歡聽平曲,它讓我感到很放松。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舞蹈團的演出真棒,他們的舞蹈動作就像一支平曲。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琴藝非常高超,演奏的曲子簡直是一首平曲。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首歌的曲調非常平曲流暢,非常動人,我聽得很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