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一言不發
發音(Pronunciation):yī yán bù f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一句話也不說,保持沉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選擇保持沉默,不發表意見或表達想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人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不輕易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或立場。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懶得說話或不愿意與別人交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子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意思是子罕不說話,只是做事和待人以利益和仁愛為準則。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一個人保持沉默不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一言”和“不發”兩個詞組成,表示一個人不說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會議上,他一言不發,卻把問題解決得非常出色。
2. 面對困難,他選擇了一言不發,默默承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言不發”與“保持沉默”這個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重要場合時,選擇保持沉默不發一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沉默、表達相關的成語,如“沉默寡言”、“言之有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一言不發地坐在教室里,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初中生:面對老師的批評,他選擇了一言不發,默默地接受。
高中生:比賽結束后,他一言不發地離開了賽場,顯得很失望。
大學生:在辯論賽中,他一言不發地聽著對方的觀點,然后給出了精彩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