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覲
基本解釋
謂歸謁君王父母。 漢 酈炎 《遺令書》:“ 炎 之歸覲,在旦夕之閒耳。” 唐 賈島 《送韋瓊校書》詩:“賓佐兼歸覲,此行 江 漢 心。”《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愿陛下早下臣章,以解朝眾之惑,面諭 韓皋 使之歸覲,令 滉 感激無自疑之心。” 胡三省 注:“歸覲者,歸覲省父母也。” 明 高啟 有《題畫送人歸覲》詩。
成語(Idiom):歸覲(guī jìn)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j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歸國覲見君主,指臣子回國后向君主請命或表達忠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覲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歸國指臣子回到自己的國家,覲見指向君主請命或表達忠誠。歸覲的意思是臣子回國后向君主請命或表達忠誠之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覲常用于形容臣子回國后向君主請命或表達忠誠的情景。也可用于描述其他場景,比如學生回家向父母請示或表達忠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覲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場禮儀。古代臣子在出使他國或遠離國家一段時間后,回國后要向君主請命或表達忠誠,這個過程就被稱為歸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官員歸國后立即歸覲,向君主請命。
2. 學生放假回家后,應該歸覲父母,向他們請示并表達忠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歸覲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臣子,回國后要向君主請命或表達忠誠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古代官場禮儀的相關資料,了解更多關于歸覲的背景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學后我要歸覲爸爸媽媽,告訴他們我在學校的表現。
2. 初中生:寒假回家后,我會歸覲爺爺奶奶,向他們請示寒假作業的安排。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我會歸覲班主任,向他請教下學期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