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音
基本解釋
報喪的信息、文告。 宋 韓琦 《祭少師歐陽公永叔文》:“忽承訃音,且駭且悲,哀誠孰訴,肝膽幾墮。” 明 黃淳耀 《哭程孟陽先生次金爾宗韻》:“生死茫茫總別離,魚書才到訃音隨。” 孫中山 《致謝纘泰函》:“弟今出名為 楊君 具一訃音,自 日本 以東各處之同志或戚友,經己由弟寄去。”
成語(Idiom):訃音(fèn yīn)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喪事悲痛之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訃音是由“訃”和“音”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訃”指喪事,表示喪失親人或朋友,以及對其表達的悲痛之情;“音”則指聲音。訃音一詞表示喪事中所發出的悲痛之音,用以形容喪事的悲傷和哀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訃音一詞常用于描述喪事中的悲痛聲音,可以用來形容葬禮上的哀悼之聲、喪家的悲傷情緒等。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悲痛的聲音或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訃音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一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儀封的人去世后,他的朋友們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悲痛之聲響徹云霄,形容了喪事的悲傷和哀痛。后來,人們用“訃音”一詞來形容喪事中的悲痛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葬禮上,親友們發出悲痛的訃音,哀聲響徹整個村莊。
2. 這部電影以悲傷的訃音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家庭的痛苦故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訃音”與喪事中悲痛的聲音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葬禮上聽到親友們發出的悲痛聲音,以此來記憶“訃音”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喪事、哀悼相關的成語,如“哀鴻遍野”、“淚如雨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爺爺去世了,家里充滿了悲傷的訃音。
2. 初中生:電視上播放的災難新聞讓人聽到了社會的訃音。
3. 高中生:在戰爭中,戰場上充斥著士兵們的悲痛訃音。
4. 大學生:音樂會上,觀眾們為了紀念逝去的音樂巨星,發出了悲痛的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