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肩輿
基本解釋
古代的一種轎子。《晉書·王獻之傳》:“嘗經 吳郡 ,聞 顧辟彊 有名園,先不相識,乘平肩輿徑入。” 唐 杜甫 《雨》詩:“豈無平肩輿,莫辨望鄉路。”《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四年》:“﹝ 蕭淵藻 ﹞乃乘平肩輿巡行賊壘。” 胡三省 注:“平肩輿,使人就掆肩之,故曰平肩。”
成語(Idiom):平肩輿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jiān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等相待,不分高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肩輿的字面意思是“平等地肩并肩坐在車上”。這個成語比喻人們彼此平等相待,不分高低貴賤,互相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肩輿常用于形容人們在交往、合作、相處時互相平等對待,不分身份地和諧相處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肩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文公四年》中。故事說,公元前588年,齊國的文公派遣使者去晉國與晉文公會面。晉文公派出了一個車夫來迎接使者,使者看到車夫坐在車上,便主動下車與車夫并肩坐在車上,表達了他對晉文公的平等尊重。從此以后,平肩輿成為了一個形容人們平等相待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好,總是平肩輿地一起工作。
2. 在這個團隊里,大家都平肩輿地對待彼此,沒有任何優勢之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平肩輿”與人們坐在同一輛車上并肩而坐的形象聯系起來,用于形容人們平等相待的態度。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和朋友一起坐在同一輛車上,肩并肩地享受旅程,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平等相待有關的成語,如“平等相待”、“平起平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之間都非常友好,大家平肩輿地一起玩耍。
2. 初中生:老師對待每個學生都是平肩輿的,沒有任何偏袒。
3. 高中生:在我們學校,師生之間是平肩輿的關系,老師非常尊重學生的意見。
4. 大學生:在學術界,學者們平肩輿地交流思想,互相尊重對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