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同
成語(Idiom):雷同(léi tóng)
發音(Pronunciation):léi t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或多個事物或觀點非常相似或相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雷同是由形容雷聲雷電的“雷”和同音的“同”組成的。形容兩個或多個事物或觀點在外表、特征、性質等方面非常相似或相同,缺乏獨創性或差異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藝術作品、言論等方面的重復、模仿、抄襲現象。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缺乏獨特性或創新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雷同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的《世說新語·文學》中,原文為“雷同之人,見者不疑。”楊慎通過這個成語來形容文學作品中的模仿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雷同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篇文章內容雷同,連句子的結構都一樣。
2. 這幅畫的風格和那幅畫雷同,看起來很難分辨出區別。
3. 他的觀點和我之前的觀點雷同,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完全一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雷同”這個成語。想象兩個雷電同時發出巨大的聲響,表示兩個事物非常相似或相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雷同相關的成語,如“千篇一律”、“同出一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我和我朋友的畫雷同,老師都以為是同一個人畫的呢!
2. 初中生(14歲):我們班有兩個同學的答案雷同,老師懷疑他們抄襲了。
3. 高中生(17歲):這篇文章和我們課本上的一篇雷同,老師要我們重新寫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