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躊躇不前
發音(Pronunciation):chóu chú bù q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不敢前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躊躇不前是指一個人在面對重要的決策或行動時,心里有所猶豫,無法下定決心,因而無法向前邁進。這種猶豫往往源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風險的擔憂、對自己能力的質疑等心理因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躊躇不前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追求目標、面對困難或做出重要決策時的猶豫不決。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團隊或組織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障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這樣一則故事:魏國有個公子叫魏無忌,他有兩位妻子,一位是美麗賢淑的韓姬,一位是聰明機智的趙姬。魏無忌心里猶豫,不知道該選擇哪位妻子,于是向他的朋友相國公問詢。相國公告訴他:“你若是躊躇不前,那就讓韓姬和趙姬都嫁給我吧。”這個故事中的躊躇不前成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決策時猶豫不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躊躇不前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躊躇是動詞,不前是副詞短語,表示“不向前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事業上一直躊躇不前,因為他害怕失敗。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躊躇不前,應該勇敢地迎接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躊躇不前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左邊是前進的方向,右邊是后退的方向,而這個人卻猶豫不決,無法向前邁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躊躇不前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踟躕不前、猶豫不決、躊躇滿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比賽中躊躇不前,沒有跳出自己的最佳成績。
2. 初中生:她在選擇專業時一直躊躇不前,不知道自己適合哪個方向。
3. 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他躊躇不前,不知道是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他曾經躊躇不前,但最終還是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