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
基本解釋
◎ 絲綢之路 sīchóuzhīlù
[the Silk Road] 古代由中國經古波斯國到歐洲的通商道路,因中國以產絲綢著稱,所以被稱作“絲綢之路”
英文翻譯
1.the Silk Road; the Silk Route (a route over which Han silk fabrics and other products were transported to Southwest Asia and Europe)
詳細解釋
(1).指古代由 中國 通向 歐洲 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養蠶、繅絲、織綢。到了 漢 代,制造絲綢的技術又有了提高。 西漢 張騫 出使 西域 后,我國制造的絲綢運輸到 中亞 、 波斯 (今 伊朗 )、 地中海 沿岸 羅馬 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驚奇和喜愛,人們便把我國稱為“絲國”,把這條商路稱為“絲綢之路”,或簡稱“絲路”。其主要路線:東起 漢 都 長安 ,向西經 河西走廊 到達 敦煌 ,從 敦煌 向西分南北兩道。南道沿 昆侖山 北麓經 和田 至 疏勒 (今 新疆 喀什 );北道經 羅布泊 沿 天山 南麓經 庫車 、 阿克蘇 至 疏勒 。由 疏勒 越 蔥嶺 或南往 印度 ,或西經 波斯 往 地中海 諸國。在整個古代和中世紀亦多通過此路交流其他商品,以及東西方各種經濟和文化。“絲綢之路”的支線亦有取道今 新疆 天山 北面的通道及 伊犁河 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海上者。
(2).或自我國南部直接西航,或經由 滇 緬 通道再自今 緬甸 南部利用海道西運,或經由 中亞 轉達 印度半島 各港,再由海道西運。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促進了 歐 、 亞 、 非 各國和 中國 的友好往來。
成語(Idiom):絲綢之路
發音(Pronunciation):sī chóu zhī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中國與歐亞大陸之間的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也代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通過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與歐亞大陸進行的貿易往來。這條路線不僅僅是商品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傳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黃金、馬匹、草地等也傳到了中國,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絲綢之路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兩個地區或兩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也可以用于形容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絲綢之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與歐亞大陸之間的貿易往來。古代中國的絲綢是非常有價值的商品,而歐亞大陸的黃金、馬匹等也是中國所需要的。為了進行貿易,中國人開辟了陸上和海上的貿易路線,這就是絲綢之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絲綢之路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每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結合起來形成了這個成語的特定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正努力打造現代化的絲綢之路,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
2. 我們應該借鑒古代絲綢之路的精神,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絲綢相關的形象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條絲綢在東西方之間交流的路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以及對世界歷史和文化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習絲綢之路的歷史,了解古代中國的貿易往來。
2. 初中生:絲綢之路的開辟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3. 高中生: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歐亞大陸之間的重要貿易路線,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梁。
4. 大學生:絲綢之路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