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賜
基本解釋
舊時官吏受職或加封,入朝謝恩時皇帝所給予的賞賜。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凡拜職入謝,多有對賜。”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王冀公 以參知政事判 大名府 ,召還,加邑封。時 契丹 方講好, 真宗 欲重其事, 冀公 入謝,特命以衣帶鞍馬賜之。自后二府轉官、加階勛封邑入謝,并有對賜。”
成語(Idiom):對賜(duì cì)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互相贈送禮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賜是指互相贈送禮物或互相賞賜的意思。這個成語中的“對”指的是互相,表示雙方之間的互動;“賜”則表示贈送或賞賜。成語中的“對賜”強調了禮物的互相贈送,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互助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賜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的禮物交換或互相贈送的情景。可以用于形容朋友之間的互贈禮物、親人之間的互相饋贈,也可以用于商務場合中的禮尚往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文王之什》中的《大雅·文王》篇。故事中,文王帶領周朝的諸侯國各自獻上了豐富的貢品和禮物,以表達對文王的敬意和對周朝的支持。這種互相贈送禮物的場景,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禮物交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對賜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對”和動詞“賜”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經常對賜禮物,彼此之間的友誼非常深厚。
2. 在節日里,親戚朋友之間常常互相對賜,增進感情。
3. 商務談判中,對賜禮物是一種常見的商務禮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互相遞送禮物,表示彼此之間的友好關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禮物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物有所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好朋友經常對賜小禮物,我們的友誼更加深厚了。
2. 初中生:班級里同學們經常在生日時互相對賜禮物,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誼。
3. 高中生:在畢業之際,我們班級的同學們互相對賜紀念品,留下了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