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服
基本解釋
古代貴族的帽子和衣服。隨場合而異,有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胝朝,則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兇事,服弁服。” 清 任大椿 撰有《弁服釋例》,解釋《周禮》、《儀禮》、《禮記》弁服所用之例,分爵弁服、韋弁服、皮弁服、朝弁服、玄端等門,共一百四十余事。
成語(Idiom):弁服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辯駁不過,被對方的話所駁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弁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弁”表示辯駁,爭辯,而“服”表示服從,認可。弁服的含義是指在辯論或爭辯中,被對方的言辭所擊敗,無法繼續辯駁,最終認可對方的觀點或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弁服常用于描述辯論、爭辯以及辯論結果等情境。當一個人在辯論中無法駁倒對方的觀點,被對方的言辭所擊敗,最終認可對方的觀點時,可以使用弁服來形容這種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弁服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目前沒有具體的傳說或故事與之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弁服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弁”和動詞“服”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中,他的觀點被對方弁服了。
2. 經過激烈的辯論,他最終弁服了對方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弁服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辯論中,其中一個人的話語如同一把劍,將對方的觀點擊敗,使其無法繼續辯駁,最終認可對方的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辯論、爭辯相關的成語,如“爭辯不休”、“言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班級辯論賽中弁服了對方的觀點。
2. 初中生(13-15歲):經過激烈的爭辯,他最終被對方的言辭所弁服。
3. 高中生(16-18歲):在模擬聯合國的辯論中,他的觀點被其他代表弁服了。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學術會議上,他的研究成果被其他專家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