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嬉
基本解釋
猶兒戲。 宋 蘇軾 《蠟梅一首贈趙景貺》詩:“天工變化誰得知,我亦兒嬉作小詩。” 宋 陸游 《自詠》:“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勛業亦兒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正月晦送窮故事》:“里俗相傳今已久,謾隨人意看兒嬉。”
成語(Idiom):兒嬉(ér xī)
發音(Pronunciation):ér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孩子玩耍嬉戲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兒嬉是由“兒”和“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兒指孩子,嬉指玩耍、嬉戲。兒嬉形容孩子玩耍嬉戲的樣子,表示孩子們在歡樂的氛圍中盡情玩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兒嬉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孩子們玩耍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成年人在輕松愉快的場合中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兒嬉這個成語源自《莊子·秋水》:“乃曰:‘兒嬉致蛇,母怒而哺之;兒戲致虎,母怒而抱之。’”故事中的兒子玩耍時不慎引來了危險的動物,但母親并沒有因此責怪孩子,而是保護了孩子。這個故事寓意著母愛的偉大和孩子玩耍的天真無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兒嬉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孩子們在花園里兒嬉著,笑聲傳遍了整個小區。
2. 周末,我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兒嬉,忘記一周的疲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兒童在游樂場上歡樂玩耍的場景來記憶兒嬉這個成語。想象孩子們在游樂場上盡情嬉戲的情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兒嬉相關的成語,如“兒女情長”、“兒女英雄”等,以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學后,我們一群小朋友在操場上兒嬉著,好開心!
2. 初中生:周末我和朋友們一起去游樂場,兒嬉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3. 高中生: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夜晚,我們一起在校園里兒嬉,留下了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