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牽
基本解釋
表數(shù)量。用于牛、羊、豬等牲畜。《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 海馬 周三 當下大喜,便吩咐在山寨里備了一只大豬,一牽肥羊,一大罈酒。”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資餼牽竭矣。” 杜預 注:“牽謂牛、羊、豕。” 孔穎達 疏:“牛、羊、豕可牽行,故云牽謂牛、羊、豕也。”
成語(Idiom):一牽(yī qi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q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行為、言論等,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注意或震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牽是由“一”和“牽”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一個,表示事情的發(fā)生只需要一個引子;“牽”表示引導、驅(qū)使。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只需要一個引子,就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注意或震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牽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具有引人注目的能力,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注意或震動。可以用于描述某個人的言論、行為或某個事件的影響力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牽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廣泛出現(xiàn)。它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反映了人們對于引人注目、關注度高的事物的認識和評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牽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一”作為量詞修飾“牽”,表示只需要一個引子就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注意或震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牽,全場都安靜了下來。
2. 這個新聞一牽,很快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3. 他的演講一牽,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牽”與“引人關注”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用一根繩子牽引著一群人,表示他的行為或言論引起了他人的關注和關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一觸即發(fā)”、“一石激起千層浪”等,以拓寬對于引人關注的事物的認識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3-6歲):小明一牽,大家都跟著跑。
2. 小學生(7-12歲):他的畫作一牽,獲得了全校的贊揚。
3. 初中生(13-15歲):這部電影一牽,引發(fā)了觀眾的深思。
4. 高中生(16-18歲):他的發(fā)言一牽,震動了整個學校。
5.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她的研究成果一牽,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