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態
成語(Idiom):余態
發音(Pronunciation):yú t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神態、風度或心情余裕自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余態是指人在外表、言談舉止上顯露出的從容、自信、沉穩的神態和風度。這個成語強調人的心情寬慰、從容自在,不受外界干擾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在面對壓力、困境或危險時能夠保持冷靜、從容自若的態度。也可以用來表達人的心情愉悅、輕松自在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一個故事。當時王莽篡權,朝廷政局動蕩不安。有一次,王莽在宴會上,看到一個賓客坐得很安逸、閑散自在,便問他是如何保持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賓客回答說:“我家里有余糧,沒有憂慮,所以才能保持余態。”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形容人保持從容自若、心情寬慰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有+余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他總能保持余態,從容應對。
2. 在困境中,他展現出了余態,沒有表現出任何恐懼和焦慮的情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時,仍然能夠保持從容自若的態度,就像擁有余裕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心態、情緒相關的成語,如“心平氣和”、“志得意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前我保持余態,不緊張。
2. 初中生:面對同學的嘲笑,他依然保持余態,不受干擾。
3. 高中生:盡管面臨升學壓力,他仍然保持余態,積極面對挑戰。
4.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保持余態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