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及
基本解釋
木槿的別名?!?a href="/r_ci_c83f710497f4e1471101140cfcfe7837/" target="_blank">爾雅·釋草》“椴,木槿;櫬,木槿” 晉 郭璞 注:“或呼日及,亦曰王蒸?!薄?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陸機〈嘆逝賦〉》:“譬日及之在條,恒雖盡而弗悟。” 李周翰 注:“日及,木槿華也,朝榮夕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木槿》:“此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币徽f,朝菌的別名?!?a href="/r_ci_847fe2bf7887c9d0a0be8ba8f6e21d9f/" target="_blank">莊子·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 陸德明 釋文引 晉 司馬彪 曰:“大芝也。天陰坐糞上,見日則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終始也。”
成語(Idiom):日及(rì jí)
發音(Pronunciation):rì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及時,趕得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趕得上時間或趕得上進度,也可用來形容行動敏捷,做事迅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用來形容及時完成任務或趕上某個計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動敏捷、反應迅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范睢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名士,他曾經給齊國國君建議,要及時采取行動,不要拖延。范睢說:“日者,天地之所覆也,及者,人之所行也。日及者,上下相順也。”意思是說,天地交替的日子是無法追趕的,但是人類的行動可以及時趕上。從此,"日及"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及時趕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日”,第二個字是“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動非常迅速,總是能夠日及工作計劃。
2. 這個團隊的效率很高,他們總是能夠日及各項任務的要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太陽升起來了,我們要及時行動,趕得上太陽的腳步?!?/p>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時間和行動相關的成語,如“一日千里”、“一日三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早早起床,遲到不是我的日及。
2. 初中生:老師布置的作業我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我覺得自己的日及能力不錯。
3. 高中生:考試之前,我會提前準備,以免趕不上復習進度,我相信我的日及能力會幫助我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