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釘頸龜 (dīng jǐng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jǐng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堅決不肯屈服或認錯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釘頸龜是由“釘”、“頸”、“龜”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原指龜的頸部被釘住,比喻堅決不肯屈服或認錯的人。形容人頑固不化,不愿意改變立場或認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固執己見,不肯屈服或認錯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組織或國家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魯班釘鞋》。故事中,魯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木匠,他的鞋子非常堅固,無論怎樣敲打都不會變形。有一天,有人向魯班提出挑戰,要他做一雙能夠釘住龜頸的鞋子,否則就是他技藝不精。魯班接受了挑戰,他用自己的技術做了一雙特殊的鞋子,可以釘住龜頸。這個故事中的“釘頸龜”成為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用于形容頑固不化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釘頸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釘頸龜,怎么說都不聽。
2. 這個組織一直堅持自己的立場,真是一群釘頸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釘頸龜”形象,想象一只龜的頸部被釘住,無論怎樣敲打都不肯屈服。也可以通過多次重復、背誦和運用例句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用法和意義,以及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拓寬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肯承認錯誤,真是個釘頸龜。
2. 初中生:老師說的話他就是不聽,真是個釘頸龜。
3. 高中生:政府的決定他從來都不會改變,真是一個釘頸龜。
4. 大學生:他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簡直是個釘頸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