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方
基本解釋
◎ 斗方 dǒufāng
[square paper for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small sheet of paper with inscriptions for pasting on the wall] 書畫所用的一張見方的紙張,也指一、二尺見方的字畫
英文翻譯
1.(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 sheets about one foot square with inscription for pasting on wall
詳細解釋
(1).書畫所用的一尺見方的紙。亦指一尺見方的冊頁書畫。《儒林外史》第八回:“ 蘧太守 知道了,成事不説,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詩詞,寫斗方,同諸名士贈答。”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器玩·屏軸》:“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卷軸者,止有中條、斗方及橫批三式。”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有一個幕僚隨即拿出一個斗方,雙手捧到他的面前。”
(2).方形。 茅盾 《鍛煉》二:“ 辛佳 剛進來時看見這斗方院子四面都是幾丈高的風火墻。” 趙樹理 《登記》:“﹝ 張木匠 ﹞偷了 小飛娥 的斗方戒指,故意要叫 小飛娥 滿屋子攆他。”
成語(Idiom):斗方(dòu fāng)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斗、爭論、爭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斗”意為爭斗,戰斗;“方”意為方面、方向。結合起來,斗方表示爭斗的方向或者爭執的對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方常用于形容人們在爭論、爭執時的狀態。可以用來描述各種爭議、爭吵、爭斗的場景,無論是在家庭、工作還是社交環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方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有兩個國家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斗。雙方爭奪領土,進行了激烈的爭斗。這場戰斗激起了兩國之間的爭執和紛爭,最終導致了兩國的長期敵對關系。因此,人們用“斗方”這個成語來形容爭斗和爭論的場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方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斗”為動詞,表示爭斗;“方”為賓語,表示爭斗的方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斗方已經持續了好幾天,爭論的焦點是誰應該負責這個項目。
2. 這場辯論會上,兩位候選人斗方的聲音很大,爭得面紅耳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斗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方形的擂臺上,爭論不休,斗得你死我活的場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斗方相關的成語,如“斗而鑄錐”、“斗轉星移”等。通過學習更多的成語,可以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同學為了一個玩具斗方了,最后都哭了。
2. 初中生:班上兩個同學因為一個觀點不同而斗方,吵得老師都沒法上課。
3. 高中生:兩個學生會的候選人在斗方,爭奪學生會主席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