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杵
基本解釋
場上脫粒用的棍棒之屬。 清 曹寅 《泛舟虎丘觀獲得菊字》詩:“回舟看稻穗,歲事喜初熟。登登場杵鳴,靄靄茅簷簇。”
成語(Idiom):場杵
發音(Pronunciation):chǎng c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公共場合發表言論或宣布決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場杵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場指的是公共場所,杵指的是類似于木槌的東西。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在公共場合使用權威的語言或宣布決定,以顯示自己的權威和決斷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場杵通常用于描述領導者或權威人士在公共場合下的表態、決策或宣布。它可以用于描述政府官員在會議上發表決定,企業領導者在員工大會上宣布重要決策,或者教師在班級上發表重要講話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場杵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它可能來自于古代中國傳統的場所管理制度。在古代,場所管理者負責在公共場合使用杵子來敲擊地面,以宣布重要事項或傳達命令。這種行為表明了管理者的權威和決斷力,最終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場杵的結構為“場 + 杵”,其中“場”是名詞,表示公共場所,“杵”是名詞,表示類似于木槌的東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舉起場杵,在會議上宣布了重要決策。
2. 教師用場杵敲擊講臺,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場杵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將場杵的形象與公共場所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領導者站在高臺上,舉起木槌(場杵)發表重要講話。
2. 創造一個與場杵相關的故事,將其中的場景和人物形象與成語聯系在一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場杵這個成語,可以:
1. 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在線資源,了解更多成語的用法和例句。
2. 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或文章,了解古代中國場所管理制度的相關信息。
3. 在口語交流中嘗試使用場杵這個成語,提高自己的漢語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舉起場杵,宣布我們要去郊游。
2. 初中生:班主任用場杵敲擊講臺,宣布了班級的考試安排。
3. 高中生:校長舉起場杵,發表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4. 大學生:學生會主席在大會上用場杵敲擊,宣布了學校活動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