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館
基本解釋
官署名。 隋煬帝 時置,對東西南北四方少數民族,各設使者一人,掌管往來及互相貿易等事,隸屬鴻臚寺。 唐 以通事舍人主管,隸屬中書省。 宋 置四方館使,掌管文武官朝見辭謝,國忌賜香及諸道元日、冬至、朔旦、慶賀章表、郊祀、朝蕃官、貢舉人、進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釋、父老陪位等事。其職務與 隋 唐 不同。 明 有四夷館 清 有會同四譯館,職務同 隋 唐 四方館。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五》。
成語(Idiom):四方館
發音(Pronunciation):sì fāng g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容納四方之人的地方,比喻容納眾多人才的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方館是由"四方"和"館"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四方"表示四個方向,即東、西、南、北;"館"表示房子或建筑物。成語的含義是指能夠容納四方之人的地方,比喻能夠容納眾多人才的場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方館常用于形容一個地方集聚了各方面的人才,例如學術界、藝術界、商業界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內部有各種不同背景和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四方館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可以從成語的字面意思來理解。在古代,官府會設立一個地方來容納各地來的官員,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四方館,意味著能夠容納來自四方的人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方館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是一個真正的四方館,聚集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
2. 這個學術會議是一個四方館,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參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四個方向的首字母(東、西、南、北)與館的發音(guǎn)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另外,也可以通過構思一個容納各種人才的場所的形象,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百花齊放"、"八方來賀"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10歲):四方館里有很多不同的人,我們可以一起學習。
2. 初中生(年齡:14歲):這個學校就像一個四方館,有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供我們選擇。
3. 高中生(年齡:17歲):大學是一個真正的四方館,你可以在那里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
4. 大學生(年齡:20歲):這個實習公司是一個四方館,我在這里接觸到了各種不同領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