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
成語(Idiom):避雷器
發音(Pronunciation):bì léi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能夠避免危險或災難的事物或措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避雷器是指用來保護建筑物或設備免受雷擊的裝置。在比喻中,避雷器代表一種能夠避免或減輕危險或災難的措施或方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避雷器常用于描述在遇到危險或困難時采取的有效措施,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應對危機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避雷器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顧念齋筆記》中,原意是指用來保護建筑物免遭雷擊的裝置。后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比喻能夠避免危險或災難的事物或措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是我們公司的避雷器,能夠幫助我們應對各種風險。
2. 在面對困難時,他總能迅速找到避雷器,避免了很多麻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避雷器想象成一把保護傘,用來保護我們免受雷擊。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避雷器相關的成語,如避實就虛、避重就輕等,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里遇到困難時,老師就是我的避雷器,總能幫助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會做好復習計劃,這樣就有了避雷器,能夠避免考試時的緊張情緒。
3. 高中生:在面對高考壓力時,我會通過運動來釋放壓力,這是我的避雷器,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
4.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我會提前準備好自己的簡歷和面試技巧,這樣就有了避雷器,能夠應對各種面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