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
成語(Idiom):自治州(zì zhì zhōu)
發音(Pronunciation):zì zhì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治州指的是在行政區劃上具有相對獨立的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單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治州是指在中國行政區劃中,具有相對獨立的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單位。自治州在行政區劃上居于縣級和省級之間,下轄若干個縣級行政單位,擁有一定的行政、經濟和文化管理權力。自治州的設立旨在滿足少數民族地區的自治需要,保障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權益和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自治州一詞通常用于描述少數民族地區的行政管理單位,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方在行政管理上具有相對獨立的權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自治州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行政制度演變過程。在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主要分為州、縣兩級,而在一些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為了滿足少數民族地區的自治需求,特別設立了自治州。這個概念逐漸發展并延續至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治州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是一個自治州,少數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在這里得到了保護和傳承。
2. 他在自治州的工作經驗豐富,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自治州”與“自治權”、“獨立”等概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行政區劃制度,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自治政策和發展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所在地是一個自治州,我們要學習和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
2. 初中生:自治州的設立可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3. 高中生:自治州的行政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多樣性和特殊權益。
4. 大學生:自治州的建設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實現少數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