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柮
成語(Idiom):骨柮 (gǔ bǎi)
發音(Pronunciation):gǔ b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的遺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骨柮是由“骨”和“柮”兩個詞組成的,其中“骨”指人的骨骼,“柮”指棺材。骨柮表示人死后的遺骸,強調人的生命已經離去,只剩下冷冰冰的尸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骨柮常常用來形容人死后的悲涼景象,也可以用來比喻事物的終結或消亡。在日常生活中,骨柮多用于文學作品、詩歌或者談論生死話題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骨柮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詩經·小雅·鶴鳴》。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悲涼的畫面,描述了一位父親死后,家里只剩下冷冰冰的尸骨的情景。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骨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死后只剩下骨柮一具,沒有任何遺物。
2. 這座古墓中的骨柮已經保存了幾百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棺材里只有冷冰冰的骨骼,會給人一種悲涼和凄涼的感覺,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生死相關的成語,例如“生死關頭”、“生死攸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課文中學到了“骨柮”這個詞,用它來形容一個沒有生命的尸骨。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講解了古代墓葬的習俗,提到了“骨柮”這個詞。
3. 高中生:在文學作品中,作者運用了“骨柮”這個形容詞來描寫主人公的孤獨和凄涼。
4. 大學生:在討論哲學問題時,他們用“骨柮”這個詞來比喻人生的終結和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