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工
基本解釋
群臣百官。《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毛 傳:“工,官也。” 鄭玄 箋:“臣謂諸侯也。”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壽皇圣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剛健,勤勞恭儉,整厲臣工,變移風俗。” 清 劉大櫆 《<吳青然詩集>序》:“萃九州之眾,積四年之久,內外臣工,共所推薦得二百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議者歸咎于臣工撫馭無方,以致釀成巨變,固也。”
成語(Idiom):臣工(chén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朝廷中的官員和工作人員,也泛指為國家、組織或個人服務的下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臣工是古代中國的一個稱謂,特指為君主或朝廷工作的官員和工作人員。該成語也可用于泛指為國家、組織或個人服務的下屬。臣工在這里強調了下屬對上級的尊重、忠誠和服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臣工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組織、公司或團隊中的下屬關系,表達下屬對上級的忠誠和服從。也可用于形容個人對于某個領導或組織的忠誠和奉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項羽與劉邦爭霸的時候,項羽的臣子們中有一位名叫韓信的人,他非常聰明能干,但卻不太尊重項羽,常常有自己的主張,不按照項羽的意思行事。而劉邦的臣子們中有一位名叫張良的人,他雖然智謀不及韓信,但卻非常尊重劉邦,忠誠而服從。最終,韓信因為不尊重上級而失去了項羽的信任,而張良憑借他的忠誠和服從成為了劉邦的重要臣子。從此,人們用“臣工”來形容忠誠而服從的下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臣工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臣”指官員或下屬,“工”指工作人員或服務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公司的忠誠臣工,從不違背領導的決策。
2. 她是一位優秀的臣工,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能盡職盡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身穿朝廷服裝的官員或工作人員,面帶微笑地為國家或組織服務,象征著他們的忠誠和奉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下屬關系、忠誠和奉獻相關的成語,如“馬首是瞻”、“唯唯諾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臣工,他們每天都在為我們的教育付出努力。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尊重老師,像一名合格的臣工一樣認真學習。
3. 高中生:在學校的學習中,我們要做老師的忠誠臣工,努力學習,為自己的未來奮斗。
4.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不僅是學生,也是社會的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