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籠
基本解釋
月光照耀。亦指月光。《梁書·沉約傳》:“風騷屑於園樹,月籠連於池竹。” 唐 杜牧 《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桯史》附錄引 宋 岳飛 《小重山》詞:“起來獨自遶堦行。人悄悄,簾外月籠明。”
成語(Idiom):月籠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月亮籠罩在云層中,無法照射到地面。比喻事物無法得到明確的結果或無法得到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月籠”源自于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日月出矣,恒其不息,如此者,何暇致人!”意為太陽和月亮每天都會升起,永不停息,如果事事都如此,那還有時間去關心他人呢!后來人們將其中的“月籠”一詞提取出來,用來形容某種情況下的無法得到明確結果或無法解決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月籠”常用于描述一些難以解決或無法得到明確結果的情況。例如:考試結果還沒有公布,大家都在為自己的成績擔心,真是一片“月籠”之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月籠”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齊物論》中,是莊子對人們忙忙碌碌卻忽略他人的生活態度進行批評的一句話。后來人們將其中的“月籠”一詞提取出來,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月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真是一樁“月籠”之事。
2. 他們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好幾個小時,但始終沒有達成共識,真是一場“月籠”之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月籠”聯想成月亮被云層遮擋住無法照射到地面的情景,從而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如“云開見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晚上天空中的云層越來越多,月亮被“月籠”住了。
2. 初中生: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但始終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真是一樁“月籠”之謎。
3. 高中生:政府部門在處理這個問題上一直無法取得突破,真是一場“月籠”之爭。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很慢,各種問題都無法解決,真是一次“月籠”般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