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綿
基本解釋
見“ 擊絮 ”。
成語(Idiom):擊綿
發音(Pronunciation):jī m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力打擊柔軟的物體,卻無法產生任何效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綿是指用力打擊柔軟的物體,卻無法產生任何效果。這個成語比喻對付柔弱無力的敵人或事物,卻無法取得任何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綿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對付柔弱無力的敵人或事物,卻無法取得任何成果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打擊柔弱的對手卻沒有任何效果,也可以用來形容投入大量精力卻無法取得任何成就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秋官·大宗伯》中。相傳,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名叫韓宣子的賢臣,他非常聰明而且勇敢。有一次,晉國遭到了強大的敵軍的入侵,韓宣子奮勇抵抗,但是敵軍卻像擊打棉花一樣毫發無傷。這個故事就是擊綿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綿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擊”和名詞“綿”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力一拳擊在棉花上,卻只是擊綿一聲,毫無作用。
2. 這個對手雖然看起來弱小,但是你要小心,別被他擊綿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擊打柔軟的棉花,卻無法產生任何效果來記憶擊綿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拍馬屁”、“杯弓蛇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力一踢,卻只是擊綿一聲,足球一點沒有飛起來。
2. 初中生:她雖然看起來很弱小,但是她的拳頭卻像擊綿一樣,沒有任何作用。
3. 高中生:他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但是卻擊綿了,沒有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