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斥
基本解釋
[釋義]
(動)斥責(多用于對下屬)。
[構成]
偏正式:申〔斥
[例句]
經常申斥屬下。(作謂語)
[反義]
夸獎
近義詞
訓斥、指責、斥責、責罵、責難、責怪、責備、譴責、指摘、指斥、誹謗、責問、訓責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rebuke; reprimand
詳細解釋
◎ 申斥 shēnchì
[rebuke;blame;accuse;admonish;castigate;condemn;denounce] 嚴厲地責備;斥責
因擾亂秩序而受到申斥
斥責。多用于對下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八回:“他老先生拿天平來逐個秤過,揀最重的賞他幾百文,那最輕的便傳了來大加申斥。”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一幕:“我只好再照實向朝廷補報上去,我想朝廷方面也不會怎樣申斥你的。” 田濤 《希望》:“ 何升山 無意中受到父親一頓申斥,心里特別感到難受。”
成語(Idiom):申斥(shēn chì)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厲指責、責備他人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斥是一個動詞,表示對他人的錯誤、過失、不當行為等進行嚴厲的指責和責備。申斥常常是出于對他人的不滿、不耐煩或憤怒而產生的一種行為,目的是為了讓對方認識到錯誤,并引起對方的反思和改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斥這個詞語常常用于描述在工作場所、家庭、學校等各種生活環境中,對他人的錯誤或不當行為進行批評和指責的情景。比如,老師申斥學生的懶散態度,父母申斥孩子的不良行為,上司申斥下屬的工作失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申斥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明確記載,但可以推測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和社會習俗有關。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對他人的行為有著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對于不符合這些要求的行為,人們常常會以申斥的方式進行譴責和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申”和“斥”。其中,“申”是動詞,意為“告發、控告”,“斥”是動詞,意為“責備、指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申斥了學生的懶散態度。
2. 父母申斥孩子的不良行為,希望他能改正。
3. 上司申斥下屬的工作失誤,要求他重新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申斥”的方法可以是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申)舉起手掌(斥),向前方的人進行指責和責備的動作,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申斥”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可以提高對該主題的理解和運用。一些相關的成語包括“申冤”、“斥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申斥了小明不聽講的行為。
2. 初中生(13-15歲):班主任申斥了同學們上課打鬧的行為。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申斥了學生們對考試不認真復習的態度。
4. 大學生(19-22歲):教授申斥了同學們抄襲的行為。
5. 成年人(23歲以上):上司申斥了下屬工作不負責任的態度。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您學習和理解“申斥”這個詞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