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裳
基本解釋
猶公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四日車駕幸五岳觀》:“天武官十餘人,簇擁扶策,唱曰:‘看駕頭!’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執珠絡毬杖,乘馬聽喚。”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本朝雜記下》:“《呂氏童蒙訓》:‘ 仲車 一日因具公裳見貴官,因思曰:見貴官尚具公裳,豈有朝夕見母而不具公裳者乎?遂晨夕具公裳揖母。’”
成語(Idiom):公裳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s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務繁忙,無暇顧及私人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裳由“公”和“裳”兩個字組成。公指公家、公務,裳指衣裳。成語中的“公裳”形象地比喻公務繁忙,無暇顧及私人事務。表示個人忙于公務,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的私人生活和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裳常用于形容官員或公職人員工作繁忙,忙于公務,沒有時間顧及私人事務。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工作或學習忙碌,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一文中。當時,齊國國君襄公為了處理國家的事務,忙得連自己的衣裳都沒有時間更換。于是,有人評論說:“襄公之裳,公裳也。”后來,這個評論被人們引申為形容忙于公務,無暇顧及私人事務的狀態,形成了成語“公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主謂+賓語,其中“公裳”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忙于公務,整天穿著公裳。
2. 他的工作忙得連自己的生活都顧不上,簡直是公裳一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公裳”聯想成一個人穿著正式的官服,忙碌地處理公務,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的私人事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公務繁忙相關的成語,如“公事公辦”、“公而忘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爸爸常常公裳一身,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我玩。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每天都公裳一身,為了我們的學習進度忙得不可開交。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期間,我們都公裳一身,為了取得好成績,幾乎沒有時間休息和娛樂。
4. 大學生(19-22歲):實習期間,我整天公裳一身,為了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忙碌于工作和學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