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孝
基本解釋
古代五種等級的人所行的孝道。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治本歸於三大,生民窮於五孝。” 唐玄宗 《孝經序》:“雖五孝之用則別,而百行之源不殊。” 邢昺 疏:“五孝者,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等所行之孝也。”《新唐書·禮樂志九》:“皇帝即座。三老乃論五孝六順、典訓大綱,格言宣於上,惠音被于下。”
成語(Idiom):五孝(wǔ xiào)
發音(Pronunciation):wǔ x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個孝子,用來形容非常孝順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五個孝子,即孟子、曾子、子思、子路、子貢。這五位孝子都是中國古代孝道的楷模,他們以孝敬父母為己任,盡心盡力地照顧和孝順父母,以身作則,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孝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非常孝順的人,也可以用來贊美孝順的行為和品德。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夸獎一個人對父母非常孝順,或者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體現出對家庭教育的尊重和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孝的故事源于《論語》,孔子曾經贊美過這五個孝子的孝道行為。孟子是孔子的學生,他非常尊敬父母,以孝敬父母為己任,曾子、子思、子路、子貢也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都非常尊重父母,盡心盡力地照顧和孝順父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數量,表示有五個人;“孝”表示孝順、尊敬父母的品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五孝的好孩子,對父母特別孝順。
2. 她的行為舉止都充滿了五孝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五福”相連來記憶成語“五孝”。五福是指壽、福、壽、喜、財,而五孝則是指孝子的數量。將這兩個詞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中國古代孝道文化,學習其他與孝道相關的成語和故事,例如“孟母三遷”、“敬老尊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五孝的好孩子,每天都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
2. 初中生:我覺得五孝是我們應該向孟子等孝子學習的榜樣。
3. 高中生:五孝這個成語是形容非常孝順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