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究
基本解釋
研討,探討追究。 南朝 梁 沉約 《佛記序》:“又世胄名氏,本國俗緣,散析眾部,卒難討究。” 宋 文同 《秘書丞馮君墓志銘》:“僻居靜處,討究羣策,經深史隱,鉤擿藏詣。” 明 楊漣 《寄梅長公書》:“但以考事未定,不便數數與之深言,考后或可時相討究也。” 葉圣陶 《倪煥之》十五:“事業當然仍舊是終身以之的教育;兩個人共同努力,討究更多,興味更多,而成功也更多。”
成語(Idiom):討究(tǎo jiū)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j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深入探討,追求真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究是一個多義詞,一般用來表示深入探討某個問題或追求真理的行為。它可以指對某個事物進行全面的研究,包括其原因、性質、特點等方面的探索。討究還可以表示對某個觀點、理論等進行批判性思考和評估,以求得出真實可靠的結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究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學術、科學、哲學等領域,表示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對某個事物或觀點進行深入思考和追求真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究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由“討”和“究”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討”字表示追求、探索,而“究”字表示深入、詳細。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討究”這個成語,表示深入探討和追求真理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討究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討”和動賓關系的名詞“究”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
2. 這個科學家花了很多時間討究這個理論的原理和應用。
3. 年輕人應該多討究一些問題,不要輕易相信一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討究”這個詞語與“探索真理”這個含義聯系起來記憶,因為討究的基本含義就是深入探討和追求真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討究相關的詞語和成語,例如“探討”、“研究”、“鉆研”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討究相關的學科和領域,例如科學、哲學、社會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討究動物的生活習性,所以每天都會去圖書館借關于動物的書。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留了一道數學難題,我花了很多時間討究,終于找到了解題的方法。
3. 高中生:我對歷史很感興趣,經常討究一些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影響。
4. 大學生:我在大學主修生物學,每天都會討究各種生物的結構和功能。
5. 成人:作為一名研究員,我致力于討究新藥的療效和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希望這個關于“討究”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