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節
基本解釋
違背禮節。《禮記·樂記》:“是故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孔穎達 疏:“朋淫於家,是慢易以犯禮節也?!币徽f,無節奏謂之“犯節”。見《史記·樂書》 張守節 正義。
成語(Idiom):犯節(fàn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背節操、失去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犯節指的是違背道德準則,失去原則。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或困境時,沒有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做出了不道德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犯節這個成語常用于談論一個人的品德、道德修養和原則問題??梢杂脕硇稳菀粋€人在面對誘惑時是否能夠堅守自己的底線,以及在困難時是否能夠保持自己的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犯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王常傳》中。故事中,王常是東漢末年的一位縣令,他非常正直,不畏權貴,為民伸張正義。有一次,當地的豪族想要賄賂他,但王常堅決拒絕了。后來,豪族為了報復,陷害了王常,讓他被解職,并加以迫害。然而,王常并沒有屈服,他堅守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從而成了后世稱贊的榜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犯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犯”是動詞,表示違背、觸犯的意思;“節”是名詞,表示道德準則、原則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一點私利,竟然犯了節,真是可恥!
2. 面對金錢的誘惑,他沒有犯節,保持了自己的原則。
3. 這個公司的員工都很守節,沒有人會犯節去做違法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時,他的心中有一道道的“節”,而當他犯了節時,這些“節”就被違背或破壞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犯節相關的成語,如“犯上作亂”、“犯顏”等。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了解更多關于道德、品德和原則的故事和寓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會在考試的時候作弊,因為那樣會犯節。
2. 初中生:他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不惜犯節去迎合他們的要求。
3. 高中生:面對誘惑,我會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犯節去做對不起自己的事情。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品德,不犯節去追求一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