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罪
基本解釋
承認罪過。《南史·宋紀上·武帝上》:“ 昶 乃表天子,引罪,仰藥而死。” 宋 蘇軾 《陳公弼傳》:“遂自引罪坐廢。”《清史稿·后妃傳·孝惠章皇后》:“上令至太廟、奉先殿瞻禮 高皇后 、 文皇后 神位,大學士等引罪。” 茅盾 《追求》五:“ 曼青 移前一步,很引罪似的輕輕地答著。”
成語(Idiom):引罪(yǐn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引誘別人犯罪或使別人陷入罪惡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罪是由“引”和“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誘導、引誘或欺騙等手段使別人犯罪或陷入罪惡之中。這個成語強調了引誘和誘惑的作用,暗示了人們在面臨誘惑時應保持警惕,不要被惡意引誘而犯下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那些有意誘導和引誘別人犯罪或陷入罪惡的行為。可以用于批評那些具有惡意引導他人犯罪的人,也可以用于警示他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他人的引誘所誤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引罪”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來源,但它反映了人們對于誘惑和引誘行為的警惕和反思。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社會中的一些陷阱和誘餌有關,人們希望通過引誘別人犯罪來達到某種目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罪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引”作為動詞,表示引導、引誘的行為;“罪”作為賓語,表示犯罪或陷入罪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利用別人的貪婪心理,引罪于他們,最終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2. 這個詐騙團伙利用網絡誘導他人犯罪,成功引罪了許多人。
3. 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被他人的引誘所誘導,避免引罪于自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引罪”與“引誘犯罪”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用手勢引導別人走向犯罪的方向,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引罪相關的成語,如“引狼入室”、“引蛇出洞”等,以擴大對于引誘和誘惑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利用糖果引罪小貓,然后抓住了它。
2. 初中生:那個騙子用假信息引罪了很多人,大家要小心。
3. 高中生:他們通過誘導別人犯罪,成功引罪了一些無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