罾罻
成語(Idiom):罾罻(zē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zē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陷害人的計謀或陰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罾罻原指捕魚的網,后泛指陷害人的計謀或陰謀。成語“罾罻”用來形容某人利用計謀或陰謀陷害他人,使其無法自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用陰謀計謀陷害他人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種陷害行為或陰謀手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一位叫魯仲連的人,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被齊國國君賞識并任命為齊國的大將軍。但是,魯仲連的聰明才智引起了其他將軍的嫉妒和不滿,他們為了陷害魯仲連,設下了一個陷阱。將軍們假意邀請魯仲連去捕魚,但實際上他們在魚網中藏了刀,意圖殺害魯仲連。然而,魯仲連聰明機智,通過觀察魚網的結構和形狀,發現了其中的陷阱,成功地避開了危險。此后,“罾罻”成為了形容陷害他人的計謀或陰謀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利用罾罻,將競爭對手陷入了困境。
2. 這個陰謀陷害了許多無辜的人,真是罾罻之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罾罻”與“捕魚網”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陰謀者將別人陷害在一張捕魚網中,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陰謀、計謀相關的成語,例如“詭計多端”、“暗度陳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罾罻把同學們騙進了一個假冰淇淋店。
2. 初中生:他利用罾罻,讓同學們相信他有一個超能力項鏈。
3. 高中生:他通過罾罻,使得競爭對手失去了參加比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