諂德
成語(Idiom):諂德
發音(Pronunciation):chǎn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迎合他人或者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虛假地奉承,違背正義道德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諂德是由兩個漢字組成,諂意為阿諛奉承,德意為道德。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為了獲取他人的歡心或者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奉承,違背了道德和正義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諂德通常用來批評那些為了個人利益或者迎合他人而不擇手段地奉承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政客、商人或者其他追求個人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晉國的大夫諂鄭為了迎合當時的國君,大肆奉承,最終導致國家的衰敗。這個故事成為了“諂德”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諂德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博取領導的青睞,不惜諂德奉承。
2. 這個商人為了謀取利益,常常用諂德的手段來討好客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諂德”與諂媚的發音相聯想,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虛偽地奉承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吹捧”、“阿諛奉承”等,來加深對于奉承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討好老師,諂德地夸獎了同學的作品。
2. 初中生:她為了獲得同學的幫助,不惜諂德地向他求助。
3. 高中生:政客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經常通過諂德的手段來獲取選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