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事
基本解釋
不妥;不合適。《儒林外史》第六回:“眾人見不是事,也把 嚴貢生 扯了回去。”《紅樓夢》第九十回:“不但這個,就像前年那些人喝酒耍錢,都不是事。” 菡子 《媽媽的故事》:“你不小了,盡瞞著你不是事,你媽媽不在了。”
成語(Idiom):不是事 (bù shì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ì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是什么大事,或者指不值得過多關注的小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是事是一個帶有調侃或諷刺意味的成語,用來形容某件事情并不重要或者不值得在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朋友之間或者同事之間的談話中,用來輕松地表達不以為然或者不屑一顧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是事由三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不、是、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件小事情真的不是事,不用太在意。
2. 他的抱怨完全是小題大做,根本不是事。
3. 別為了這種小事爭吵,真的不是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是事與不重要的小事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在面對一堆微不足道的小事時,不以為然地說:“這不是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不值一提、不足掛齒等,來擴展對表達不重要事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今天我把玩具弄丟了,但老師說這不是事,下次要更加小心。
2. 小學生(7-12歲):我忘記帶作業了,但老師說這不是事,讓我盡快補交就好。
3. 中學生(13-18歲):我考試沒考好,但爸爸媽媽說這不是事,只要我下次努力就行。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及以上):我錯過了火車,但朋友說這不是事,可以改簽或者乘坐下一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