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巴
基本解釋
泥巴。 沙汀 《盧家秀》:“兩三輩人土巴都沒一塊,搞土地改革跟大家一樣,田也有了,地也有了。” 沙汀 《幺木匠的故事》:“跑到城里,啥活都干……最后又跑回來當佃客--說來說去還是土巴親熱一些。”
成語(Idiom):土巴(tǔ bā)
發音(Pronunciation):tǔ 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舉止粗魯、沒有修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巴一詞源于方言,最初是指農民工人的形象,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的舉止粗魯、沒有修養。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缺乏教養、禮貌和修養的人,他們往往言行不慎,不懂得與人相處之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舉止粗魯、沒有修養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或嘲笑那些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分寸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土巴”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在中國的農村地區流傳較廣。由于農村地區的文化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人們在與外界接觸時可能會表現出粗魯和沒有修養的行為,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土巴是一個雙音節成語,由“土”和“巴”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完全是一個土巴。
2. 這個人雖然有錢,但是卻沒有修養,真是個土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土”和“巴”這兩個字的形象聯系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踩在土地上,用手中的巴掌狠狠地拍打著地面,表現出粗魯和沒有修養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的舉止和禮貌的成語,如“言行舉止文明”、“舉止得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很粗魯,就像一個土巴一樣。
2. 初中生:那個同學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有點土巴。
3. 高中生:他雖然家境富裕,但是舉止卻像個土巴一樣,一點教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