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姑
基本解釋
丈夫的父母。亦稱公婆。 唐 韓愈 《扶風郡夫人墓志銘》:“入門而媼御皆喜,既饋,而公姑交賀。”《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 許公 問道:‘你妻子為何縊死?’ 宗仁 磕頭道:‘是不孝公姑,懼罪而死。’” 清 王士禛 《居易錄》:“因贈以二葛,奇妙光瑩,云歸獻公姑。” 許地山 《在費總理底客廳里》:“ 芙蓉 底公姑請求叫她出來把事由說個明白,問她到底愿意不愿意。”
成語(Idiom):公姑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g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公婆或姑婆的尊敬和敬重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姑是由“公”和“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指的是公公或公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和敬重;“姑”指的是姑婆,表示對姑婆的尊敬和敬重。公姑一詞用來形容人們對公婆或姑婆的態度和行為,表達了對長輩的尊敬和敬重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姑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對長輩的尊敬和敬重之情,特別是在家庭中對公婆或姑婆的尊敬和敬重。可以用于表達對長輩的孝敬和順從,以及對長輩的關心和照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姑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家庭觀念。在古代社會,人們對長輩的尊敬和敬重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念。而公姑這個成語正是體現了這種尊敬和敬重的情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姑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和“姑”分別表示對公婆和姑婆的尊敬和敬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妻子的父母非常尊敬,經常以公姑之禮待之。
2. 她對姑婆非常敬重,從不敢有絲毫怠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公姑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對公婆或姑婆的尊敬和敬重之情,以及對長輩的孝敬和順從,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和對長輩的尊敬和敬重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國傳統家庭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爺爺奶奶非常尊敬,經常以公姑之禮待他們。
2. 初中生:我對外婆非常敬重,從不敢有絲毫怠慢。
3. 高中生:我對公公和姑婆都非常尊敬,經常幫助他們做一些家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