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蹏
基本解釋
亦作“ 龍蹄 ”。瓜的一種。《廣雅·釋草》:“龍蹏,瓜屬。” 王念孫 疏證:“《要術》、《御覽》竝引《廣志》云:瓜之所出,以 遼東 、 廬江 、 燉煌 之種為美,有縑瓜、貍頭瓜、蜜筒瓜、龍蹏瓜、 陽城 有桂枝瓜,長二尺餘。” 唐 李嶠 《瓜》詩:“龍蹄遠珠履,女臂動金花。”
成語(Idiom):龍蹏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龍在地上行走,形容威武雄壯的氣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蹏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由“龍”和“蹏”兩個字組成。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秘生物,象征著權勢、尊貴和威嚴;蹏則表示行走、踏步的動作。龍蹏一詞形象地描述了龍在地上行走的場景,意味著威武雄壯的氣勢和威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氣勢威武、威嚴不可侵犯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有權勢的人或組織,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展現出的強大力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蹏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列御寇》一篇中,其中有一句話寫道:“龍蹏風云,虎視牛行。”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龍的威武形象和行走的場景。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蹏是一個四字成語,結構為“名詞+動詞”,其中“龍”作為主語名詞,“蹏”作為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莊重,氣勢如龍蹏。
2. 這位領導在會議上講話時威嚴如龍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條巨龍在地上行走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聯想龍的形象和威武的氣勢,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龍相關的成語,如“龍飛鳳舞”、“龍爭虎斗”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于龍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走路的樣子就像是龍蹏一樣威武。
2. 初中生:他在籃球場上的表現讓人感覺他像是龍蹏一樣無敵。
3. 高中生:這位演講者的氣勢如龍蹏,讓人不敢有絲毫怠慢。
4. 大學生:這座大橋的設計和建造展現出了中國工程師的龍蹏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