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愧
基本解釋
猶抱愧。《實事白話報》1926.1.9:“無奈 安生 心里討愧,所以臉上才鬧的挺僵。”
成語(Idiom):討愧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k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感到羞愧,自愧不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愧是指因為自己的言行或行為不當而感到羞愧和自愧。它強調了人們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或過失時應該有一種自責和自省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犯錯或者做錯事情之后,認識到自己的過失并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責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勸誡他人時,希望對方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感到羞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楚漢相爭,項羽是楚軍的主將,他自視甚高,對劉邦等漢軍將領極為輕視。然而,在巨鹿之戰中,項羽率軍圍困劉邦。劉邦一直堅守不出,項羽感到非常焦急和無奈。最后,劉邦假裝寫信給項羽,稱自己已經被困得沒有出路,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責。項羽看到信后,深感自己不應該圍困劉邦,于是撤軍離開。這個故事的結局正是讓項羽感到了羞愧和自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討”和名詞“愧”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了一件錯事后,深感討愧,決定向對方道歉。
2. 在考試中作弊被發現后,他討愧地低下了頭。
3. 當他意識到自己對朋友說了傷人的話時,立刻討愧地道了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討愧”記憶為“淘愧”,聯想到淘汰自己的愧疚和羞愧情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自責自愧”、“羞愧難當”等,來進一步豐富對于羞愧和自責情緒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考了零分的時候,我感到非常討愧。
2. 初中生:當我發現自己抄襲了別人的作業后,我討愧地向老師道了歉。
3. 高中生:當我意識到自己對朋友說了傷人的話時,我深感討愧,立刻向他道歉。
4. 大學生:當我忘記了重要的會議時間,給領導造成了困擾時,我討愧地向他們道歉并承擔責任。
以上是關于成語“討愧”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