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鍰
基本解釋
六百兩。鍰,古重量名。一鍰為六兩;又說一鍰為六兩又大半兩;又說百鍰為三斤。《書·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 孔 傳:“六兩曰鍰,鍰,黃鐵也。”按,《史記·周本紀》引作“百率”。《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徒以百鍰輕科,反行季葉。” 呂向 注:“百鍰金,刑以金贖罪者。”
成語(Idiom):百鍰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h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價值百金的東西。也用來形容能力或才華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鍰是一個古代貨幣單位,相當于一百個銅錢的價值。這個成語形容某物的價值非常高,也可以指某人的才華或能力非常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鍰通常用于形容物品的價值,例如一幅名畫、一部名著等等。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一個有著百鍰才華的音樂家或畫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講述了淮陰侯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故事。當時,淮陰侯劉邦為了籌集糧草,向項羽借了一些錢。劉邦用這筆錢買了大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勝利。勝利之后,他將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一共一百文還給了項羽,表示自己非常珍惜這筆錢。因此,后人用“百鍰”來形容珍貴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真是百鍰之寶,價值連城。
2. 他的琴藝真是百鍰才華,讓人嘆為觀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鍰”想象成一個珍貴的寶箱,里面裝滿了價值連城的寶物。這樣,每當你聽到“百鍰”這個詞語,就會想起它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貨幣單位和中國古代的經濟文化,以及其他與珍貴物品和才華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玩具是我最喜歡的,對我來說就像是百鍰一樣珍貴。
2. 初中生: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非常好,夸獎我有百鍰之才。
3. 高中生:這部小說的情節扣人心弦,作者的文筆可謂百鍰之寶。
4. 大學生:作為一名音樂學院的學生,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琴藝,爭取成為百鍰才華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