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宕
成語(Idiom):散宕(sàn dàng)
發音(Pronunciation):sàn d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放松、散漫,不拘束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散宕指人在行為、言語上不拘束,放松自在,不受限制的樣子。形容人自由自在、不拘小節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在行為、言語上不受拘束、不受約束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特定場合中表現出輕松自在、不受限制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散宕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外物》:“山木自寇,散宕其宜。”意為山木自我守護,隨意散漫即可。后來演變為形容人不受拘束、放松自在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散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個性散宕,不喜歡受到束縛。
2. 她在工作中總是散宕自如,不受拘束。
3. 這個團隊的工作風格比較散宕,缺乏規劃和組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散宕”聯想為一個人在山林間自由自在地散步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散宕”相關的成語,如“散漫”、“散亂”等,來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假后,我喜歡散宕地玩耍,不用擔心作業。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要求比較嚴格,但有時候也需要一些散宕的時間來放松。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都散宕地去旅行,享受屬于自己的自由時光。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可以散宕地選擇自己的課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