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繩
基本解釋
亦作“糺繩”。督察糾正。《魏書·高恭之傳》:“自頃以私鑄薄濫,官司糾繩,掛網非一。” 唐 司空圖 《成均諷》:“掖庭絃吹,先罷賞於材人;司隸糾繩,次申嚴於權右。”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本命醮詞》:“南天司祿算之文,北斗統糺繩之目。” 清 秋瑾 《<中國女報>發刊辭》:“茍無以鞭策之,糾繩之,吾恐無方針之行駛,將旋於巨浪盤渦中以沉溺也。”
成語(Idiom):糾繩
發音(Pronunciation):jiū s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正錯誤,排除困難,使事情恢復正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糾繩的字面意思是修復繩子,比喻糾正錯誤或解決問題。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排除困難、解決紛爭、恢復秩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比如工作、學習、家庭等。在工作中,可以用來鼓勵同事們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在學習中,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們共同努力克服困難;在家庭中,可以用來形容家人們團結一心解決家庭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個農民在田地里發現了一條斷了的繩子,他覺得非常可惜,于是決定修復它。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地將繩子修復好了。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就用“糾繩”來形容糾正錯誤、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糾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糾”表示修復、糾正,第二個字“繩”表示繩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糾繩排除困難。
2. 在團隊合作中,糾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 他們經過不懈努力,終于糾繩解決了這個難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修復繩子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修復斷了的繩子,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糾繩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比如“糾纏不清”、“糾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幫助我們糾繩,解決了我們的問題。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的同學們糾繩合作,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3. 高中生:我們需要糾繩排除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