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冬春之季,人們很容易感冒受涼,咳嗽。在受涼初起,或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剛剛開始時,服止咳宣降湯,止咳效果極好。
方藥:荊芥12克,車前草12克,竹葉12克,川樸9克,桔梗12克,枇杷葉15克,百部12克,前胡12克,杏仁10克,膽南星12克,天花粉12克,枳殼9克。
服法:咳嗽初起如若伴有微喘,可加葶藶子15克,鮮竹瀝水100毫升,分3次兌服;若痰黃,可加蒲公英30克,敗醬草30克;若大便不通,可用生大黃10克泡開水300毫升,每次取大黃液50毫升,兌服,以大便每日l~2次即可。
上方以每日1劑煎成600毫升,劇者可每日2劑,每4小時服藥1次,每次100~200毫升。連服3天,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主治:感冒咳嗽初起,或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初期,咳嗽,胸悶,氣急,有痰,或大便干結等證。
功用:宣肺疏表,止咳化痰。
(闡釋: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咳嗽是肺為風溫、風寒所束,故宣散,降氣,化痰濁才能使肺氣宣降,恢復正常的呼吸功能。因此本方若用于外感初起,以咳嗽為主證者較為適宜。若起始發熱者,則要服清熱解表的方藥,或到醫院診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