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1白?NB038?湯
【來源】周鳴岐,《遼寧中醫雜志》(8)1984年
【組成】①防風10克,威靈仙15克,白茅根60克,白鮮皮20克,苦參、草河車、丹皮各15克,土茯苓、忍冬藤各30克,地膚子20克,甘草10克。②生地30克,當歸15克,土茯苓25克,赤芍15克,丹參、紫花地丁各20克,連翹15克,元參20克,火麻仁15克,白鮮皮20克。
【用法】水煎服,均為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①祛風清熱、涼血解毒。②滋陰潤燥、解毒化瘀。
【方解】銀屑病相當于祖國醫學的白疕風。當風邪之毒客于皮膚、稽留不去、蘊結化熱,熱盛則燥,燥甚則致血熱,或久病素體虛弱、風燥內蘊、耗傷陰血、脈絡瘀阻、肌膚失養所致。前者為風盛血熱,后者為風燥血虛。治宜側重。風盛血熱,治宜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故方①用防風、威靈仙、白鮮皮、地膚子祛風除濕;苦參、土茯苓清熱利濕;白茅根、丹皮、草河車、忍冬藤涼血解毒;甘草解毒,并調和諸藥。風燥血虛,治宜滋陰潤燥,解毒化瘀。故方②用生地滋陰潤燥;當歸、赤芍、丹參活血化瘀;紫花地盯連翹清熱解毒;元參滋陰瀉火;土茯苓、麻仁通腑泄毒;白鮮皮祛風止癢。分型論治、故奏效頗佳。
【主治】銀屑病(牛皮癬)。
【加減】①號方:口渴心煩,加花粉、梔子;脾虛濕勝,加白術、滑石;咽喉腫痛,加雙花、山豆根;便秘、加麻仁;大便秘結、舌苔黃燥,加大黃。②號方:舌暗或有瘀斑,加莪術、漏蘆、丹參、赤芍;大便秘結,加肉蓯蓉;皮膚奇癢,加地膚子、蛇床子、蟯床子、刺蒺藜、蟬衣、蜂房;頭部皮疹嚴重,加防風、蜂房、白芷;下肢重,加牛膝、茜草;斑塊消失較慢,加蜈蚣3條(研末沖服)。若服湯劑困難,可用單方蜈蚣10條,焙干研末,分5次,每晨空腹服,也有一定療效。
【療效】治療116例,結果基本痊愈22例,顯效24例、好轉58例,無效18例??傆行蕿?3.1%。
【附記】凡治療效果不顯著,多因未堅持繼續服藥,或在服藥中飲酒、食辛辣刺激物有關。病愈后仍應繼續治療1個月,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多年來筆者應用本方治療多例,并配用外治(方詳《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均獲痊愈。臨床實踐證明:比單用內治或外治,療效尤佳。
2白?NB038?方
【來源】朱仁康,《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①生地、生槐花各30克,山豆根9克,白鮮皮、草河車、大青葉、紫草各15克,黃藥子12克。②土茯苓30克,忍冬藤、山豆根各9克,生甘草6克,板藍根、威靈仙、草河車、白鮮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均為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①涼血清熱、解毒治瘡。②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方解】牛皮癬進行期,多屬血熱風燥,故方用生地、生槐花、紫草涼血清熱;山豆根、草河車、大青葉清熱解毒;白鮮皮消風止癢;黃藥子涼血解毒。合用共奏涼血清熱、解毒治瘡之功;早期多為風盛熱熾,故方用土茯苓、白鮮皮、威靈仙祛風除濕;板藍根、山豆根、草河車、忍冬藤、生甘草清熱解毒。隨證選用,效果甚佳。
【主治】牛皮癬。1號方適用于進行期,2號方適用于早期。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頗佳。據〔《光明中醫》(3)1988年〕權耀恒報道:用本方(即上二方)隨證加減,治療69例,結果痊愈45例,好轉12例,無效9例??傆行蕿?7%。
3銀屑湯
【來源】周鳴岐,《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白鮮皮30克,金銀花40克(單煎)、連翹15克,土茯苓、生地各30克,白茅根50克,苦參15克,防風10克,地膚子、丹參各15克,雞血藤25克,當歸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煮沸后改文火,繼煎20分鐘,每劑藥可煎2次,取汁混勻、日服2次。方中金銀花宜單煎,煮沸后煎煮時間不超過10分鐘,濾汁加入前湯藥中同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