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組成黃連10克,干姜5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桂枝5克,黨參20克,白芍2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5克,大棗10枚,三七3克。 功能寒熱并用,化瘀消斑。 主治過敏性紫癜(腹型),屬寒熱錯雜血瘀證,癥見皮膚紫斑,形狀大小不一,胃脘或臍腹疼痛,黑便或便血,舌紅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脈弦或滑。 用法1日1,水煎分3次服,夜間可酌加一次。忌食辛辣、寒涼,易過敏食物。 方解本方以黃連、干姜為主藥,清上熱溫下寒,寒熱并用,清半夏、白芍、桂枝、延胡索、川楝子、三七降逆,化瘀消斑為臣,佐黨參、甘草、大棗和中以復中焦升降之職,上藥合用共奏寒熱并用,化瘀消斑之效。 加減心下及胃脘疼痛喜按者加良姜、香附,拒按者加蒲公英、丹參;痛在臍腹喜按者加小茴香,拒按者加丹皮;痛在少腹喜按者加烏藥、肉桂,拒按者加桃仁、蒲黃;虛寒偏重便血者,加炮姜、白術、制附子;瘀熱偏重便血者,加大黃炭、生地榆、地叮 臨床運用對于血證紫癜,傳統習慣多用犀角地黃湯加減,雖對皮膚斑點有效,往往由于藥物偏涼而使寒熱失調加劇,腹痛加重,治療不能繼續。本方是在《傷寒論》黃連湯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酌加金鈴子散、白芍、三七而成。針對寒熱錯雜血瘀證的病機,可使上熱下寒或寒熱錯雜得以和解,不治斑則斑自愈。臨床若運用得法,治療腹型紫癜一般1~2周使病情緩解穩定,3~4周基本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