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濕熱下注,是指濕熱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現小便短赤,身重疲憊,舌苔黃膩,胃納不佳等,臨床多見于濕熱痢疾,濕熱泄瀉,淋濁,癃閉,陰癢,帶下,下肢關節腫痛,腳氣感染等癥。
濕熱下注意的治療方法,應以清熱利濕為主,中醫是講求陰陽平衡的,只要能正確的治療,只要辯證在哪臟在哪個腑,正確的處方用藥,調整陰陽后慢慢就會好轉起來的,建議到找中醫生進行辯證論治。
飲食忌辛辣酒水等刺激性,熱毒性食物;宜清淡為主。
濕熱下注食療偏方:
1、白菜綠豆飲
配方:白菜根莖1個,綠豆芽30克。
制法:將白菜根莖洗凈切片,與綠豆芽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將鍋置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熬15分鐘,去渣,待涼裝入罐中。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用法:代茶頻飲。
2、銀花綠豆粥
配方:金銀花20克,綠豆50克,粳米100克。
制法:金銀花加水煎取汁,加綠豆、粳米共煮成粥,白糖調味。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止帶。
用法:每日1次,溫熱服食。
3、馬齒莧粥
配方:馬齒莧30克,粳米60克。
制法:將馬齒莧切成長段,與粳米土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粥。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止帶。
用法:早或晚食用,每日1次。
4、茯苓車前粥
配方:茯苓粉、車前子各30克,粳米60克。
制法:車前子用紗布包好,水煎半小時,去渣取汁,加粳米煮粥,粥成時加茯苓粉、白糖適量稍煮即可。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用法:每日空腹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