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1.方劑組成、劑量及煎服法:本方由白芨、藕節各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黃芩、梔子各12克,桑白皮、桔梗、阿膠、茜草各9克,甘草6克組成。上方除阿膠外,加水1200毫升煎煮,取汁600毫升,去渣,將藥汁放入鍋內,加阿膠烊化,分2—3次服,每日1劑。 2.方義解釋與主治證候:上方生石膏、知母、桑白皮,取白虎湯清氣生津之意;黃芩、梔子、桑白皮清瀉肺熱;桔梗、甘草止咳祛痰;白芨、藕節、阿膠、茜草補肺止血。諸藥熔為一爐,共奏清瀉肺熱,止咳化痰,補肺止血之功效,因而可以用來治療肺熱咯血證見咳嗽,痰中帶血絲,易于咯出,或咳而咯血無痰,或濃痰多而咯血少,或濃痰與咯血各半,或不咳但咯鮮紅血液,且伴有但熱不寒,或無寒無熱,咳劇而微喘,胸悶短氣,或胸中作痛,心煩不安,或喘,苔黃,脈數或滑數等證。 3.方劑的靈活加減變化:咳而喘,或支氣管哮喘咯血的,加麻黃6克,杏仁、蘇子各9克;痰稠而少,難于咯出的,上方去桑白皮、黃芩、加沙參、麥冬各15克;有肺結核的,加百部、百合各18克;濃痰多的,加大力子12克;大便干結的,先加大力子、瓜蔞仁各15克,如不效者,則再加大黃6克;干咳無痰的,加二冬、二地各15克。 4.治療效果:32例中、服1劑而血止的5例,2劑而血止的10例,4劑而血止的8例,15劑以上而血止的8例,無效1例。 5.病案舉例:左某某、男、45歲、已婚、農民。1989年10月10日初診。患者述9月20日發病,為惡寒發熱,鼻塞清涕,咳咯泡狀痰。即服西藥治之,3日后,寒熱及鼻塞清涕得解,但咳嗽不止,咯濃痰及血各半,一晝夜的咯200毫升左右。經用青霉素、仙鶴草素肌注,數口而病不減。今診,尚見微喘汗出,苔黃,脈數等。此乃熱痰犯肺并傷及肺絡之候。應清熱化痰為主,佐以止血。遂用上方加麻黃6克,2劑知,6劑已。繼州沙參湯加減調理,3劑而愈。隨訪2年,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