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戰場的“主攻手”——激光武器(一)2015-04-30
- 人類如何登上火星(二)2015-04-30
- 人類如何登上火星(一)2015-04-30
- 如果能夠“藏水北調”(二)2013-08-13
- 超未來(九):泡狀構造到超巨大橢圓星系構成的宇宙2013-08-17
- 超未來(八):幾千億年后,銀河系與鄰近星系合并2013-08-17
- 超未來(七):70億年后太陽將會變成白矮星2013-08-17
- 超未來(六):10億年后海水被吸入地球內而消失2013-08-17
- 超未來(五):2.5億年后的超大陸與生物大量滅絕2013-08-17
- 超未來(四):月球遠去,地球自轉一周將慢到約47天2013-08-17
- 超未來(三):幾億年一次的強大γ暴會襲擊地球2013-08-16
- 超未來(二):周期2600萬年的彗星雨會襲擊行星2013-08-16
組成、技術及特點【全文閱讀】
▲從火星月亮飛往火星【全文閱讀】
飛往火星從技術上來說并不比登月更復雜,只是所需的燃料和給養遠多于登月,難度由此而生,由此也產生了眾多的載人登陸火星方案。【全文閱讀】
▲對黃河的夢想【全文閱讀】
約150億年前因大爆炸而誕生的宇宙里,物質發生的擾動逐漸成長以后就形成巨大的泡狀構造,其中產生了很多星系團與星系群,同時也誕生了數千億個星系。但是,一旦生成的星系彼此因【全文閱讀】
星系的未來,尤其是幾千億年后可能發生的事還有很多謎團。因為星系是由相互作用的數千億顆恒星組成的集團,也是一個群星間含有大量星際氣體和磁場的復雜系統。雖然我們可以基于數【全文閱讀】
現在的太陽上,絕大多數的氫正逐漸燃燒轉變為氦,可以說太陽正處于最穩定的主序星階段。對太陽這樣質量的恒星而言,主序星階段約可持續110億年。恒星由于放出光而慢慢地在收縮,【全文閱讀】
在整個地球史上,地球表層的海水量并非一成不變,但是直到20世紀中葉,在弄清了世界地質結構后才得知這一點。人們了解到花崗巖質沉積巖開始大量形成是起自8億年前,在那之前只有【全文閱讀】
生命所棲息的地球表面環境始終無法逃脫受地球內部運動擺布的命運。地球表面覆蓋著十幾塊硬板塊,板塊產生于一處稱為洋中脊的海底山脈,...【全文閱讀】
地球的一天會一點點變長,月球則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F在地球的一天(自轉周期)約24小時,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全文閱讀】
目前人們已經得知,在距離地球幾十億光年的宇宙遙遠的地方,存在著γ射線突然增強的現象,一般稱之為γ暴。雖然它的真正成因至今還是一個謎,但是人們認為與黑洞有關的【全文閱讀】
人們認為有幾個天文現象將給人類或生物的生存帶來危機,例如約65億年后的太陽膨脹,以及1億年后可能在太陽系附近發生的超新星爆發等。另外,數量極大的彗星闖入太陽系的中心區域.【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