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奇觀:“雙乳峰”(圖)2015-06-03
- 地球上暴風最多的地方2013-06-28
- 海底的”冒煙口”(圖)2015-04-07
- 誰能充當地球天然的“溫度計”2013-06-28
- 古老巖石勾畫地球起源2013-06-28
- 長江三角洲“啞地層”新發現2013-06-28
- 地球會再次失去磁場嗎2015-06-03
- 地球在“發福”,“腰圍”慢慢變大2013-06-28
- 世界四大沙塵暴活躍區2013-06-28
- 五臺山的自然科學價值2013-06-28
- 世界第三大峽谷2013-06-28
- 新發現鞏固了板塊構造說2013-06-28
2003年8月29日,一攝影者在貴州省貞豐縣內拍攝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峰雙乳峰。這對已挺立幾千萬年的雙乳峰,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日漸...【全文閱讀】
我國暴風最多的地方是位于臺灣海峽中的澎湖列島,一年中有138天刮8級大風。這是由于海峽像一個風口,島嶼上很平坦,海上空氣流動的阻力小,風變得更加頻繁和強烈了。由于島上常年刮大【全文閱讀】
直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科學家們仍確信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必須依靠太陽才能存活。一支考察隊在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的海域考察時,發...【全文閱讀】
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9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一種古老的海洋動物化石能夠充當地球的天然溫度計,使用氧同位素對其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全文閱讀】
2002年12月,加拿大一個科學家小組宣布,他們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內發現了一塊有38.25億年歷史的巖石。這是科學家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科學家稱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研究地球的起源【全文閱讀】
在生物地層學上,一直被認為是“啞地層”的長江三角洲晚第四紀古土壤層,最近終于“說話”了——我國地質科研人員成功地從這一地層中分析出較豐富的孢粉和藻類化石。這對該地層一直具【全文閱讀】
《烏克蘭新聞網》最近報道,地球磁場會逐漸失去自己的威力。專家們指出,地球磁通量數值在最近200年里大大減小,如按現有的速度遞減,則再...【全文閱讀】
美國研究人員的最新觀測顯示,地球近幾年來呈現出“發福”的趨勢,它的“腰圍”正在慢慢變大。美國研究人員的最新觀測顯示,地球近幾年來呈現出“發福”的趨勢,它的“腰圍”正在慢慢【全文閱讀】
世界上共有4大沙塵暴多發區:北美、中非、澳洲和中亞。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由于連年旱災以及當地人過量放牧和開墾,造成草場退化,田地荒蕪,沙漠【全文閱讀】
五臺山區是我國最早開展地質研究的地區之一,已有130多年的地質研究歷史,是我國北方地質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建國以來,一直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學和科研基地,成為理想的【全文閱讀】
通過多年的考察和科學論證,西藏帕隆藏布峽谷是一條世界級的大峽谷。它的平均深度相當于1.67個重疊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應該名列世界第三。【全文閱讀】
由于我國學者在長城附近的一項驚人發現,被譽為“地球科學革命”的板塊構造說的適用時間將比原先提早5億年。專家認為,這對于揭示早期地球內部的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價值。【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