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小心落入精神障礙陷阱(2)2015-06-04
- 兒童成績差非腦子笨而是學習能力低2015-06-04
- “Q蟲”易患聊天綜合癥2015-06-04
- 對“非典”的“過度擔心”是怎樣形成的2015-04-22
- 防治“非典”醫護人員如何調整自己和病人心理2015-06-04
- 北大心理學教授王登峰提出應對非典“20字訣”2015-06-04
- 家長用“非典”恐嚇孩子不可取2015-06-04
- 留神七種恐“非典”非理性心理疾病2015-06-04
- 理性認知“非典”有助心身健康2015-06-04
- 5月8日浙江省非典疫情通報2015-06-04
- 美國心理學協會研究發現:暴力歌詞讓人好斗2015-06-04
- 預防非典三大誤區:聚眾聊非典 恐慌不出門等2015-06-04
青春期也是精神障礙高發的時期,春季,孩子們又都在備戰中高考,他們的精神健康尤其值得家長給予足夠的關注。目前學生中就存在著過度害羞、膽小、有暴力傾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全文閱讀】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不是因為腦子笨或者智力不夠造成的?”很多家長常常發出這樣的疑問。科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成績好壞其實與他們學習能力高低有密切聯系。【全文閱讀】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只叫“QQ”戴著紅圍巾可愛的胖企鵝闖入了年輕人的生活,“OICQ”迷認為:OICQ不僅是一種便捷的聊天方式或是一種符號,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理念——輕松、快速、更迅【全文閱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叢中教授近日分析了對“非典”的“過度擔心”形成的原因。【全文閱讀】
參與防治“非典”的醫護人員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調整自己和病人的心理?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理科醫生李子勛日前表示,醫護人員在“非典”防治中擔任雙重角色,他們既是救治者,也是需【全文閱讀】
為了幫助普通公眾遠離非典型肺炎造成的心理上的困擾,心理專家王登峰提出應對“非典”的“20字訣”,即:心中有數、適應變化、推陳出新、改變期望和調整心態。【全文閱讀】
最近,不少家長為了強化“淘氣包”對“非典”病情的認識,采用恐嚇手段來強化兒童對認識預防非典的重要性。兒童教育專家表示,應該教育幼兒采取科學、正確、健康的方法預防非典,切莫【全文閱讀】
總結近日發現的一系列非理性的心理表現以及疾病,將它們羅列出來。市民可以用來參考自己是否有此心理反應。即便有所反應,也不必緊張,因為按照專家的處方相信可以藥到病除。【全文閱讀】
最近,當非典在危害我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作為一種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對我們的心理構成巨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在抗非典中除了認真執行各種預防措施之外,調整好心態也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全文閱讀】
省衛生廳今天10時通報,5月7日10時至5月8日10時,杭州新報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1例。截至5月8日10時止,全省累計報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4例。其中杭州市4例。【全文閱讀】
美國心理學協會研究得出:含有暴力內容的歌詞能導致聽歌者在短期內產生暴力傾向。【全文閱讀】
誤區一:聚眾聊非典。為有效防止非典疫情的蔓延,有的中小學停課,有的娛樂場所停業,一些公司單位也提前放假了。但是,在小區里、居民樓邊隨之出現了一種現象——在家呆閑了、【全文閱讀】